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周来临之际,为大家科普反洗钱的相关知识,认识洗钱行为的危害性,不断提高防范洗钱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一、什么是客户身份识别
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办理开户或超过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存取、现金汇款等业务时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核实客户身份背景、了解客户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内容的工作措施,有效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二、客户身份识别有什么作用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对保障账户资金交易安全,预防和打击洗钱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客户身份识别获取的相关信息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展资金监测分析,并支持有关部门做好可疑交易活动调查以及洗钱案件查处等工作。因此,您在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时,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远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危害,共同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三、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有哪些常见情形
1.办理开户业务时,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填写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必要时提供身份信息辅助证明材料。
2.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存入或取出单笔5万元以上人民币或者等值1万美元以上外币时,金融机构须核对您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
3.由他人代您办理业务时,金融机构将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并按法律法规要求对被代理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4.身份证件到期更换时,需及时联系金融机构进行更新。对于没有合理理由且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证件信息的,金融机构可中止为您办理金融业务。
四、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洗钱活动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请勿出租、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U盾、收付款二维码或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转账、提现,请勿向他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支付信息、短信验证码等。出租、出借或透露上述信息可能导致:
·他人可能借用您的名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可能协助他人实施洗钱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您的声誉及诚信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
五、不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会造成哪些影响
对于不配合客户身份识别、有组织同时或分批开户、开户理由不合理、开立业务与客户身份不相符、有明显理由怀疑客户开立账户存在开卡倒卖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有权拒绝开户。根据客户及其申请业务的风险状况,可采取延长开户审查期限、加大客户尽职调查力度等措施,必要时应当拒绝开户。同时,根据“风险为本”和“审慎均衡”原则,对可疑交易报告所涉客户、账户和金融业务及时采取适当的后续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