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金融圈 冰火
当下银行竞争步入深水区,在息差下行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业来说,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诞生于2017年6月的江苏苏宁银行刚满6岁,但是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065亿元,位列江苏法人银行第12位,入选穆迪“全球20家新锐银行”,《亚洲银行家》“全球10大数字银行”,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
一、成立六年从零到一的跨越
你有多久没去过银行网点了?随着手机银行功能越来越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去银行网点办业务的人也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2805个和2700个银行网点关停。显然,银行网点减少是一个历史性趋势。
从“跑马圈地”到“大撤并”,实质上是银行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轨。
《银行4.0》作者布莱特·金曾在书中写道:“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马云也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普华永道甚至预测,“银行可能在2025年前‘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数字银行。”
当下各家银行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然而,有一批真正的数字原生银行正向传统银行发起挑战,它们没有线下物理网点,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中的标杆之一就是总部位于南京的江苏苏宁银行。
作为江苏首家数字银行,江苏苏宁银行自成立起就定位“科技驱动的O2O银行”,自带“科技创新”基因。
据2022年报披露,江苏苏宁银行是江苏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商业银行,2022年还入选穆迪“全球20家新锐银行”。
不仅如此,日前,在亚洲银行家研究院公布2022年全球前十纯数字银行排名中,江苏苏宁银行凭借在客户、市场和产品覆盖率、盈利能力、资产和存款增长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入选全球第六、亚太第三。对比2021年全球纯数字银行排名,江苏苏宁银行由第七位升至第六位。
来源:亚洲银行家研究院
江苏苏宁银行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数字银行发展路线图,在组织与创新管理、科技投入和数字专才队伍上狠下功夫,经过6年高质量发展,已稳居我国19家新型银行第一梯队。
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跻身第三家千亿级民营银行俱乐部;2022年,资产规模稳增至1042.89亿元,营收40.65亿元,同比增长17.64%;净利润10.05亿元,同比增长66.76%。
二、以“科技使金融更简单”为使命
高质量稳健发展的江苏苏宁银行,在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之间找到平衡点,确立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O2O”模式是其独特之处。
简单来说,江苏苏宁银行打造完整O2O闭环,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金融服务,把O2O模式贯穿到业务全流程,具体表现在O2O获客、O2O业务、O2O账户、O2O运营、O2O风控。
“数字银行并非抽象概念,可以落实到具体标准。”黄金老在2022年报致辞中表示,数字银行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在线化、智能化,即业务全流程是不是更多地在线上完成,业务与管理决策是不是更多地依靠人工智能来支撑。
据2022年报披露,目前江苏苏宁银行的消费金融、微商金融、产业链金融、科创金融、财富管理、场景支付六大核心业务线已全部完成数字化升级。
在展业模式中,该行大规模采用线上化服务,基于金融云将远程银行中心、金融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作为触达和服务客户主渠道,99%以上的客户来自线上,99%以上的业务在线办理,数字化已成江苏苏宁银行一张响亮的名片。
江苏苏宁银行以“科技使金融更简单”为使命,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金融,实现简单、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
江苏苏宁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江苏金融圈,一方面,客户使用产品服务更简单了,比如在开户环节引入了人脸识别、OCR识别、CSI反欺诈等科技手段,将开户流程由原来的10几步精简至6步,可实现100秒极简开户;另一方面,员工的展业、操作更简单了,比如开发了“升级通”平台,助力员工推进无缝融合的O2O线上线下工作流程。
这背后得益于江苏苏宁银行的技术创新。据2022年报披露,该行累计完成187项产品与服务流程创新,重塑260多项业务流程,相较传统银行业务在功能使用操作效率提升率达63.4%,单个用户多场景全旅程累计节约30分钟操作,体验评估分数提升61%。
三、研发立行,夯实长远发展“底座”
发展小微金融,普遍面临着资金成本高、客户基础弱和金融产品少等问题。
那么,数字银行如何“扬长避短”?江苏苏宁银行认为,数字银行的优势在于灵活、低成本和差异化深耕。
就服务成本而言,目前江苏苏宁银行小微户均贷款9万元,个人户均贷款9000元。面对低客单价,银行只有将单笔服务成本降到有效区间,但传统银行单笔服务成本很难压缩。
很显然,控制“成本收入比”才能构建“让利客户”长效机制。据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江苏苏宁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2.20%,显著优于同业平均水平。
在人员成本上,截至2022年末,江苏苏宁银行科技人员占比52%,依靠实时在线、远程电话等服务,550余名员工实现了对1000余万消费贷款用户、200余万个人存款用户和120余万小微企业用户的高质量服务。
在营销成本上,大力发展自营业务和自主客户,2022年以来,该行企业贷款自主客户增长超过1倍,个人贷款自主用户增长超过5倍,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
在合理控费的同时,江苏苏宁银行在研发投入上却毫不吝啬。据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该行研发费用2.53亿元,同比增长42.40%;科技支出在整体营收中占比6.23%。
投入大自然收获丰。截至2022年末,江苏苏宁银行累计申请专利167件,连续3年成江苏省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商业银行。并且,硕果今年还在持续增加。江苏苏宁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深水财经社,截至目前,申请专利数量累计已升至211件,继续在江苏省银行业排第一。
“研发能力、专业专注、使命必达、简单透明”是江苏苏宁银行立行之本,靠领先的金融科技弥补小银行的发展劣势,彻底夯实长远发展的科技“底座”。
四、“小缝隙”开辟“大世界”
我国1.4亿中小微企业贡献超过85%就业岗位,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凡英雄。
然而,小微企业也存在明显的“脆弱性”,它们长期处在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始终是道“坎”。
那么,如何让金融活水真正滋润中国经济“毛细血管”?
对于民营银行定位,银监会早就指出,鼓励民营银行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新型银行可以做金融市场的‘补位者’,不要和大行直接竞争,而要做“缝隙”业务。
所谓“缝隙”业务就是将信贷精准滴灌至传统银行不易覆盖的小微金融,这也是江苏苏宁银行区别于同行的重要一点。
该行深入田间地头,将微商金融、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普惠金融作为核心业务,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来破解普惠金融的难点和痛点。
“小缝隙”中也能开辟出“大世界”,江苏苏宁银行一串串数字印证了聚沙可以成塔,集腋终能成裘。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该行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120万,为小微客户提供资金超1000亿元,户均贷款仅约9万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6.23亿元,同比增超45%,普惠小微在贷客户23.6万户,同比增幅20%,实现“两增”目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超40%,位列江苏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为解决小微企业“小额、短融、高频”带来的“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的难题,江苏苏宁银行独创数字风控“黑科技”,自主研发“云开”核心系统,构建了完整严密的数据风控体系。
从具体打法来看,该行抽调50多人攻关“小微数据风控卡脖子工程”,形成涵盖“天衡”小微风险矩阵、“透镜”智能风控引擎、“统一额度系统”、“统一贷中系统”、“秋毫”风险预警系统、“捕逾”智能催收系统等在内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贷款秒申、秒批、秒用。
“黑科技”风控效果显著。截至2022年末,江苏苏宁银行用户总数同比增长23.15%达5688万户,而不良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99%。
“江苏苏宁银行实现了客户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居全国同类银行前三。”黄金老在2022年报中表示,以“小银行”创造“大影响”,为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普惠金融客群最多、Fintech(金融科技)应用最多、具有领先优势的专精特新数字银行而奋进。
“作为补位者,新型数字银行就像一条激活金融市场的鲶鱼。”江苏金融圈认为,虽然目前数字银行整体业务规模还较小,但其与国家层面对普惠、民生和共同富裕高度重视和布局密切相关,也许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尽头就是数字银行。